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7月7日电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一位67岁的胃癌术后患者李桂兰(化名),胃出口因吻合口严重狭窄而完全堵塞,无法进食饮水,此外其肺部严重积水使她无法接受常规麻醉。面对这一困境,重医附二院消化中心团队成功实施了无麻醉状态下高难度的超声胃镜下胃肠吻合术,为患者架起了“生命之桥”。
医生通过超声内镜进行手术。重医附二院供图
李桂兰的求医之路充满波折。2023年12月,她被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并接受了复杂手术。然而,今年5月,她出现严重的胃流出道梗阻,胃出口被完全堵死。这使她无法正常地进食进水,连维系生命的抗癌药物也无法服用。辗转求医后,李桂兰被紧急送至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就诊。
“当时的情况极其凶险,梗阻不解除,患者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更别提后续的抗癌治疗了。”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主任何松坦言救治难度巨大,而挑战来自多个方面:首先,患者肺部大量积水,使得常规麻醉成为“禁区”,手术必须在患者完全清醒状态下进行;其次,胃癌手术彻底改变了患者胃的正常解剖结构,手术路径如同“迷宫”;再者,大量腹水让肠管像“漂浮的树叶”,精确定位目标小肠极其困难。然而,这场手术要求毫米级精准,任何一个微小失误都可能导致穿孔、大出血等致命后果。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该院消化内科团队协同肿瘤科、麻醉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经过缜密评估,消化内科制定并由副主任宁波团队实施了创新的“两步走”方案:首先在患者腹腔内置入引流管作为“路标”;随后,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借助超声胃镜实时导航,精准定位到漂浮的目标小肠,将一根可扩张金属支架置入胃与小肠之间,建立新的食物通道。
团队凭借超声内镜的精确定位,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李桂兰在24小时内就能小口喝水,3天后便正常进食并出院。
据何松介绍,此次实施的内镜下胃肠吻合术,是一种治疗晚期肿瘤和顽固性胃流出道梗阻的内镜下新型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无法耐受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该技术通过超声内镜精准定位,利用自然腔道进行穿刺和支架置入,在胃肠之间“搭桥”以解除梗阻,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创伤较小。(胡虹、施懿、向秋月)
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